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新30影11] 不死情謎

日本人系列(3)



年份:2001年
監製:劉偉強、一瀨隆重
導演:劉偉強
編劇:陳十三
演員:黎明、瀨戶朝香、早川咲、尹子維、鄭中基、陳惠敏、吳志雄…


木村拓哉、常盤貴子、宮澤理惠、藤原紀香、大澤隆夫、反町隆史、瀨戶朝香、仲村トオル、阿部寬、加藤雅也…(甚至還有一個未紅的柴崎幸),從1999年張國榮配常盤貴子的《星月童話》起,千禧年前後的這三、四年裡,這些名字都曾出現在港片裡面。

(PS.木村演《2046》在1999年已敲定開拍,只是王家衛動作慢拍很久,電影到2004年才推出。)

日本演員演港片是一直都有,然而這幾年會這麼頻繁,而且大牌特別多,肯定不是巧合,從香港和日本兩方面來看,這一波交流熱潮都有其背景。先看香港方面,九十年代中,港產片無論在本地或外埠市場都出現大衰退,九十年代後期,寰亞等幾間大公司曾嘗試重振港片市場,甚至發出「和好萊塢一較長短」的豪願,但論資金論技術,香港要與好萊塢並駕齊驅的可能性是零,甚至原本「東方好萊塢」的美譽都岌岌可危,本地明星又缺少像上一輩般具號召力的新血,為了拓展市場共抗好萊塢,自然有了跨國交流的趨勢。

而九十年代正好是日劇風靡港台的年代,日本明星在港台兩地的人氣旺盛,而且大牌日星的參演,也能讓電影受到日本市場的矚目,當時中港還未簽CEPA,港片無法名正言順進入大陸市場,日本市場雖較排外,有日星參演也未必能真正滲透,但因為市場夠大,即使只分一小杯羹也已不錯。

日本方面,日本電影向來倚重本地市場,影業雖發達,但相比一直以來致力於外埠的香港電影,市場結構較為封閉,因此對日本明星而言,想要衝出國際,香港電影是最近的跳板,即使沒想得這麼長遠,香港電影和日本截然不同的人才技術和風格仍是值得前來吸取經驗的。另一方面,自金城武在1998年走紅日本,他雖非港星,但之所以受到日方矚目,很大原因是演出王家衛的電影,接下來又有王菲《Eyes on Me》熱賣,後來還主演日劇《弄假成真》,而陳慧琳和鄭伊健等人也參演日本電影或戲劇,雖然日本這波華人明星風潮颳得沒有港台哈日這麼熱烈,仍可看出兩地交流的活力。



邵氏體系的「大都會」自九十年代中沈寂之後,幾年間電影業務沒什麼進展,直到1998年,邵氏聯同六家電影公司成功競投到將軍澳的影城用地,又再點燃起邵氏進軍影壇的雄心,成立「電影動力」和「星藝映畫」,前者由王晶執掌,作品較多,如《絕色神偷》、《同居蜜友》和《我的野蠻同學》等,《不死情謎》也是「電影動力」的重點作品。

2000年到2001年間,特別流行香港天王搭配日本女星,跟香港的大物女明星大多都已退出淡出也有關,在《星月童話》後,常盤貴子再與劉德華合作《阿虎》,緊接著藤原紀香配郭富城演出《雷霆戰警》,第三對則是瀨戶朝香和黎明的《不死情謎》。光看牌面,瀨戶朝香的號召力相比日劇天后常盤貴子或是性感女神藤原紀香,可能都有所不及,黎明向來也不算票房或口碑的保證,何況「不」片較晚拍,難免給人跟風感,可說在看之前《不死情謎》是幾部片中期待感最低的,然而有點意外的,它是這幾部電影中我比較喜歡的一部。

沒想到瀨戶朝香的演出是幾位日本女星中最有看頭的,某程度上,她可算抽到好籤,她在《不死情謎》的角色,能夠發揮的空間比另外兩部片的常盤貴子或藤原紀香都高出不少,她也相當賣力,日語英語粵語三聲道全部親力親為,角色部分後面再說,編劇陳十三是這裡特別想提的一位。

陳十三是亞視出身,以《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被譽為鬼才編劇,還和女主角萬綺雯結緣 ,「殭屍」系列可說是亞視近十多年來買少見少的本地製作中,極少數可稱上經典的作品,是一套集合科幻和靈異,有著獨特世界觀, 人物也塑造得很成功的電視劇,即使亞視積弱不振,這系列作品仍有不少長期的支持者。自1998年第一部《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推出後,編劇陳十三也受到矚目,更被以《古惑仔》系列成一線導演的劉偉強相中合作,兩人在2000年首次搭檔,編導張曼玉、黎明主演的愛情片《一見鍾情》,接下來又合作《不死情謎》、《拳神》和《衛斯理之藍血人》 這幾部大製作。

陳十三的電影編劇作品不多,較主要的作品都是與劉偉強合作,除了《一見鍾情》外,幾部作品或多或少都維持著陳十三自「殭屍」系列以來,獨特的奇幻迷離感,可惜他在電影方面暫時還沒有像《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那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拳神》和《衛斯理之藍血人》的劇本都很虛無,缺失相當明顯,相比之下,沒什麼科幻味道,宿命感較重的《不死情謎》已是陳十三較佳的電影劇本。

(↓以下提及劇情)




「我很喜歡現在這樣子,以前沒人喜歡我,我也不喜歡自己,所以我決定徹底改變自己...」






Sam,重案組督察,經過驚險的對峙,將犯罪集團首腦Night逮捕歸案。

Ann,Sam論及婚嫁的女友,是一位檢查官,誓要將Night繩之以法。

Night罪名成立被判入獄,對Sam和Ann恨之入骨,他的哥哥Day計畫著為弟弟拔掉眼中釘...

夕,孤兒,自幼被訓練成殺人機器,只會殺人,專注於殺人,於是只能享受殺人,殺手殺人通常只開一槍,而她開三槍,第一槍只打左手肌肉,宣告行動開始,第二槍要讓對手喪失求生意志,所以子彈從右手大動脈穿過,第三槍打喉嚨,讓對手有兩到三分鐘時間,慢慢感受死亡的感覺。

然而在監視Sam和Ann的夕,有了異樣的反應...

Sam和Ann前往法國展開求婚之旅,夕以來福槍狙擊Ann,Ann慘死在Sam面前,而她放過了Sam。

痛失所愛的Sam辭去警察職務,去了大澳老家與舅舅同住,過著隱居生活,直到有一天,大澳來了一位日本女記者,相貌和Ann一模一樣...






《不死情謎》的謎底一點也不難猜,愛上男警探的女殺手,在無數次的整容手術後,用和已逝女友相同的面貌出現在他身邊,不經意流露出一樣的舉止習慣,宛如她的再生,在純樸美好的地方,和他共墜愛河。

原本沒想太多,只覺得夕為了接近Sam、為了吸引Sam,所以將自己整容成Ann的模樣,然而不只是這樣的。

她說:「Ann沒有死」,因為她不僅要得到Sam,還要成為Ann,她不喜歡原本的自己,她喜歡Ann的人生,嚮往Sam和Ann相處的方式,那些她透過監視得到的畫面。

她要代替Ann活下去。

但感情真的能取代嗎?無疑Sam愛上過夕,無疑Sam愛上夕和她像Ann有關,但她終究不是Ann。




瀨戶朝香一人分飾兩角,是全片的靈魂人物,她是比較健康硬朗的類型,在片中,她所飾演的兩個角色都是堅強的女子,難度在於兩者必須同中有異。

「Ann」的戲份不足廿分鐘,然而她的存在是支撐後段「不死」的關鍵,必須留下線索和印象,「Ann」幾乎全部戲份都是和黎明的對手戲,有點意外兩人配戲的效果很自然,眼神動作默契良好,完全不像一個香港人和一個日本人,也多虧林姍姍優秀的配音。

「夕」就比較複雜了,要模仿「Ann」的一舉一動,又得有些細微差距,同時不能和真身完全割離,語言方面又要說英日粵三種,全部原音演出,在在都是挑戰,她的表現我不太會形容,總覺得少了點東西,又說不出來少了什麼,而要傳達的情緒大多能感受到,可見演得不錯,可能少的只是一點和港片的融合感吧我想。

「夕」有兩場長串粵語台詞的戲份,而且兩場都是剖白內心的關鍵場合,瀨戶朝香必須硬記粵語發音上陣,發音和講話的抑揚頓挫,聽得出有下功夫,不夠標準仍聽得出感情。後來瀨戶朝香在日劇《熱烈的中華飯店》(2003年)裡,飾演一位香港富豪的離婚妻子,劇中有粵語台詞,角色設定更是會說粵語的,也算是拍了「不」片的迴響。




身為男主角,黎明的角色其實比較被動,很多時候屬於「被凝視的」,但仍有很高的存在感,黎明的演出是恰到好處的,將「Sam」的心境轉折表達得自然流暢,而且不靠太多表情。身為為香港少見「面癱系」(最近學到的名詞XD)的男演員,近十年的黎明並非沒演技,他本身是表情不多的人,也不適合有太多表情,但能將他放在對的位置上,就會很有存在感。黎明近十年來經常想突破自己,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一向覺得與其挑戰不擅長的,還不如強化自己的優點,好像最近看了《火龍》,不是演得差,就是有點彆扭不對勁...



實質女主角「夕」的真身,由名不見經傳的日本女星早川咲飾演,當然這個真身的戲份很少,連墨鏡都沒摘過,這張已經是最正面清晰的。有人說她有點像柴崎幸,不過網路上也很難找到她的其他照片供對照,只找到她在2002年因持有大麻被逮捕的新聞





整齣戲的戲份很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配角的發揮有限,主要配角有反派的「Day & Night」兄弟,還有Sam在大澳的一班親友。尹子維演反派總是很生動,邪氣逼人很敢演,但看多了好像每一次演出都差不多,不過已經足夠把孫國豪壓過去,這兩個反派其實是比較功能性的角色。

反派出場大多伴隨動作戲,個性不足也無所謂,但大澳一班親友就得支撐一些文戲,前拳擊手現在是殷實的雜貨店老闆,總是為別人著想煩惱的舅舅(陳惠敏),有著和外表極不相稱的童稚,弱智的阿虎(吳志雄),還有鄭中基為首的一班「滑板街坊福利群益精英樂隊」成員,飽滿是談不上,但勝在不過份鋪張,輕輕勾勒幾筆,不太落俗套就已經夠了。





作為邵氏復出的「大片」,《不死情謎》拍得並不大氣,沒有大片氣勢,但好就好在它沒有「作大」,沒有太多多餘的枝葉或鹽花,氣氛連貫,乾淨俐落,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文戲和動作戲都有一定水準,焦點所在的感情戲也頗有餘韻,雖然沒有突破的風格,沒有太眼睛一亮的場面,仍是一部中上水準的港片。


《不死情謎》主題曲:彭羚〈暗戀無罪〉
曲:陳光榮 詞:林夕








































對了,還有一個謎題...

























片中Ann出給Sam的題目,提示:有三個步驟。































啊啊,我知道過時了,可是還是很想提嘛...





































菜市場名你買完大象有沒有放在冰箱?(毆)






















答案是...



























別打了,我只是看氣氛這麼沈重才......

那要把長頸鹿放進冰箱要怎麼做呢?提示:有四個步驟。(拖走)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新30影10] 孔雀王子(同場加映:阿修羅)

日本人系列(2)



台灣片名:孔雀王
年份:1989年
監製:蔡瀾
導演:藍乃才
編劇:鄧景生、江香生、胡雪麗
演員:元彪、葉蘊儀、三上博史、安田成美、緒形拳、王小鳳、劉家輝…


八十年代香港影業欣欣向榮,除了一直雄據東南亞市場外,東北亞的日韓向來是更上一層樓的目標,七十年代起,邵氏和嘉禾已透過日本東寶公司在日本建立發行網,到了八十年代,後起之秀新藝城和德寶都有打入日本市場的雄心,但論成績、論滲透市場的程度,嘉禾還是幾間大公司中最成功的。

嘉禾於1970年成立,七十年代憑著相較邵氏的片廠制更為靈活的外判制,延攬李小龍和許冠文兩大巨星,無論本地或國際市場都迅速崛起,這兩人的電影都成功打入日本市場,李小龍不用說,許冠文《賣身契》在日本賣座超過五百萬美金,後來新藝城重金招攬許冠傑,考量之一就是想借重他打入日本市場,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在日本市場最受歡迎的港星由嘉禾三寶——成龍、洪金寶和元彪接棒,加上林正英的殭屍片等等,嘉禾仍是在日本的第一港片品牌。

想在日本市場立足,嘉禾的策略向來是明星取向的,第一要務便是要捧紅明星、製造偶像,以日本藝能市場競爭之激烈,想在日本走紅並非等閒事,從嘉禾旗下走紅日本的明星來看,大多不靠外型,日本本地並不缺帥哥美女,放諸四海皆準的才藝和娛樂效果才是首要關鍵,加上適當的包裝凸顯明星的個人特質和魅力,這樣的造星過程和大部分成熟的娛樂產業並無二致。

嘉禾三寶中,成龍最先在日本走紅,隨後元彪和洪金寶亦憑福星系列和《波牛》在日本建立知名度,成龍首先在1984年推出日本唱片,同年還率洪金寶、元彪在武道館開唱,隔年元彪也在日本推出唱片——這便是造星工程的一環,他們歌唱得如何不重要,而是要拉近與日本觀眾的距離、成為偶像。


↑元彪在日本推出的唱片。

嘉禾三寶中,洪金寶比較不走偶像路線,元彪要比他來得主打日本市場,而且發展相當成功,當年的元彪在日本有多風光,可從這一段訪問看出來:(來源:Shall we talk@香港明報週刊專欄)

元彪在八十年代憑動作打出鯉魚門,香港演員在日本影壇獨當一面的,除了成龍,就是他。

「我一年去日本十幾廿次,記者問問題,我略略識聽,不過我們通通有即時傳譯,好像中共主席外訪那樣。」

他第一部攻日的是勵志片《波牛》,接下來的《孔雀王》、《阿修羅》、《蜀山》部部賣座。

接著輪到日本人投資請他拍片,他曾替日活電影公司拍《落陽》,演杜月笙,首映禮上,連日本首相、國家政要也俾出席。

他說,當時什麼大場面都見過。「我出席聯合國兒童籌款活動,和球王比利、戈爾巴喬夫同台;去玩賽車派對,和近藤真彥鬥車;去日本宣傳《快餐車》,在武道館表演,我和成龍、洪金寶三師兄弟每人唱一首歌,全場爆滿。」

他還隨電影上畫灌錄唱片,做過日文歌星,他簽寶麗金的日本附屬公司PolyCanyon,看拼音錄唱片。

「我都知道沒有銷路,因為我不是歌星。我是收錢唱歌的,不是賣唱片計數,他們先給我一筆錢,我不理你賣幾多。」


╳╳╳



進入主題吧,《孔雀王子》和其續集《阿修羅》是元彪在日本的代表作,八十年代中後期,可說是港片在日本最夯的年代,除了嘉禾三寶的諧趣動作片,包括林正英的殭屍片,王祖賢的《倩女幽魂》等,都在日本開出好成績,《孔雀王子》是不折不扣的港日合作,由嘉禾與日本富士電視台合作,投資方面由嘉禾獨資,但構成概念卻是以日本口味先行的,是一個日式神怪故事,日本元素方面,除了故事、演員和取景,最重要是借重亞洲第一的日本電影特效技術。和多數只是滲入日本元素的港片不同,《孔雀王子》主打日本市場,幾乎是半部日本片,從頭到尾在日方掌握下完成,也兼有兩地電影工作者的特色,日本方面工作以態度嚴謹聞名,上行下效,而香港電影一向較即興,彈性較大。

《孔雀王子》因為日本味太重,在港台兩地的定位就有點尷尬,日本因為分級較細、市場廣大,這類電影向來有其主攻客層,但由於這類神怪故事情節並不合港台成人胃口,和一般港台兒童取向的電影相比,片中畫面又稍嫌恐怖,因此在香港,《孔雀王子》票房僅剛好過千萬港幣,以當時來說只算中規中矩,在台灣,更因為被懷疑有日本資金,連上映都一波三折,票房甚至還不如續集《阿修羅》。(PS.《孔雀王子》在台因被歸類為日片,直到1991年才上映,比《阿修羅》晚)

(以下提及劇情,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快,請自行斟酌)




這是一個神怪寓言故事,因為人類不斷破壞大自然,通往地獄的魔洞將一個一個打開,女妖羅我(王小鳳 飾)為了讓地獄王降生,操控地獄聖女阿修羅(葉蘊儀 飾),要將妨礙者一一剷除。



西藏法師孤峰(高雄 飾)得知地獄王即將復活,派徒弟孔雀(元彪 飾)前往第二個魔洞所在地東京。順帶一提,元彪手上的不是奧斯卡金像獎,是阿修羅的金身。



另一方面,日本高僧慈空(緒形拳 飾)也察覺到事態嚴重,派弟子吉祥果(三上博史 飾)前往魔洞所在地:一間百貨公司。



百貨公司正在籌備恐龍展,羅我的影像浮現出來...




孔雀來到東京,沿路上看見不少小鬼小怪在搗亂。噁心小怪物這是藍乃才的強項,配合日本的特效技術是如魚得水。



岡田小姐(安田成美 飾)是百貨公司恐龍展的負責人,雖然百貨公司一再發生怪事,但她不相信超自然作祟,對於前往降妖伏魔的吉祥果很不屑。




事實擺在眼前,有鬼手攻擊岡田小姐,幸好吉祥果和及時趕到的孔雀在場,只犧牲了雜魚經理。




只是活潑佻皮的孔雀和正經拘謹的吉祥果兩人,不是很合得來...



吉祥果掐指一算,得知第三個魔洞在香港,岡田小姐也決定和他們一起盡一份力,於是三人轉移陣地到香港...



孔雀先走一步,在香港,孔雀遇到阿修羅,發覺阿修羅雖然身為地獄聖女,但本質上只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她是被羅我所利用,孔雀和阿修羅在遊樂場遊玩,阿修羅卻又被羅我帶走...



這時另一個敵人也蠢蠢欲動,魔教派功昆羅(劉家輝 飾)追殺孔雀和吉祥果,兩人似乎有著某些相同的背景...



吉祥果和岡田小姐也到了香港,這時的香港連續出現乾屍案,他們找到案發現場,發現第三個魔洞的所在位置。



魔洞底下,羅我正在吃人,還將阿修羅囚禁,孔雀、吉祥果和羅我發生打鬥,羅我終於現出原形...




王小鳳變成這樣...(大抖)



孔雀和吉祥果同心協力將羅我擊退,羅我操控阿修羅,阿修羅被吉祥果的咒語擊中,奄奄一息,孔雀決心拜託師父孤峰救治阿修羅,一行人前往西藏,而第四個魔洞的位置,正是西藏。



功昆羅殺到西藏,將孤峰殺死,卻因為孤峰的感召有些動搖。慈空大師趕到,說出孔雀和吉祥果的身世,原來兩人是陽年陽日陽月陽時生的雙胞胎,父母是魔教的叛徒,被追殺過程中分別被孤峰和慈空收養,只有兩人聯手才可以打敗地獄王。




羅我陰魂不散,臨死前怪笑著說主人已經復活,第四個魔洞打開,阿修羅如同被感召般頭也不回...



關鍵時刻功昆羅決定改邪歸正,卻被地獄王一把捏成人乾...



孔雀被地獄王困在體內,吉祥果不忍對孔雀出手而被擊倒,阿修羅出現,以自己的元神救出孔雀...



孔雀終於化悲憤為力量,和吉祥果合力作出最後一擊,終於將地獄王打倒。



最後阿修羅也復活了,一行人伴隨主題曲:THE ALFEE 的〈FOR YOUR LOVE〉,奔向夕陽。(完)



同場加映:《阿修羅》



台灣片名:阿修羅傳奇
年份:1990年
監製:蔡瀾
導演:藍乃才、劉仕裕
編劇:黃翠華、梁耀明
演員:元彪、葉蘊儀、李麗珍、阿部寬、勝新太郎、名取裕子…




《孔雀王子》捧紅了葉蘊儀,隨後開拍的續集就以她為主,片名直接以她的角色「阿修羅」命名,《阿修羅》裡葉蘊儀成了唯一的主角,而掛頭牌的看板人物元彪反而像是客串。



除了葉蘊儀,《阿修羅》中第二重要的角色可能是牠,名叫「戲鬼」的怪怪公仔,是阿修羅在魔界的朋友。



和斥資六千萬港幣的《孔雀王子》相比,成本不到三千萬港幣的《阿修羅》排場陽春的多,儘管延續著《孔雀王子》的人物和劇情,但日本演員全部換人,上集的三上博史(吉祥果)和緒形拳(慈空大師)換上阿部寬和勝新太郎,吉祥果的身高一口氣飆漲20公分。

由於元彪提早退場,只到最後才再出場打個架,《阿修羅》的男角由飾演吉祥果的阿部寬挑大樑,比起上一集正直外還有點傲嬌的三上博史,阿部寬的吉祥果顯得比較害羞,跟當時阿部寬剛從模特兒成為演員不久,演技還頗生澀也有關。




經過多年舞台劇和電視劇的歷練,阿部寬早已從花瓶蛻變成戲精,近年演自我感覺良好的怪咖,比年輕時當花瓶有魅力一百倍。



而當年是白淨美少年的三上博史,近年的形象粗獷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