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港星潮] 回到未紅時:梁朝偉篇

難得可以在2月29日發文XD



這系列越寫越沒梗,只好把腦筋動到一些因為很紅,大家都很熟悉,所以本來不打算寫的人物身上,不過不是寫他們的大熱作品,而是寫大熱之前的那些。

恕我囉唆,這裡所謂的「未紅時」,是單就「台灣樂壇」來說,以本篇的主角梁朝偉為例,他在八十年代已因港劇和電影在台灣有頗高的知名度,然而在歌唱部分,則要到1993年的《一天一點愛戀》才唱出成績,只是他的「未紅」國語歌唱作品其實相當少,沒在國語歌壇走過多少冤枉路,他在《一天一點愛戀》之前,根本只出過「不到一張」的國語唱片。




所謂「不到一張」唱片,是因為這是一張由梁朝偉和吳岱融合灌的唱片,全碟十曲當中,梁朝偉唱了六首,吳岱融唱三首,另有一首演奏版。當然這張《我心中有愛》主打的還是梁朝偉一個人,雖然兩人的照片分別佔據封面和封底,但無論當時或現在提起這張唱片,多半還是當這是屬於梁朝偉的唱片。至於為何會相中吳岱融和他合出一碟,當然是因為1988年兩人合作了在台灣頗受歡迎的港劇《絕代雙驕》的關係。

大約在1988年年底,梁朝偉來台拍攝《悲情城市》時,台灣本地的美日唱片公司相中他的人氣,搶先簽下他的唱片約。梁朝偉在此之前已出過兩張粵語碟,也唱過一些港劇的歌曲,而這張《我心中有愛》找來小蟲擔任監製,沒有翻唱他的粵語歌,除了小蟲的作品外,梁朝偉也翻唱了三首英語老歌,這也是當時出唱片頗常見的作法。

《我心中有愛》的出版過程可說是非常不順遂,梁朝偉灌錄《我心中有愛》期間,就曾因航班和身體狀況的關係,無法來台錄音,最後部分歌曲還要移師香港完成,進度一再拖延,甚至讓我猜想這張唱片會變成兩人合出,就是因為梁朝偉個人部分錄不完,當然這只是猜測而已。好不容易原訂寒假發行的唱片,終於在1989年4月推出,卻發生唱片發表會中主角缺席的窘況,當時梁朝偉正趕拍TVB的電視劇,由於TVB堅持不放人,唱片發表會上只能由吳岱融獨撐大局,這就算了,好歹這張唱片吳岱融也有份,只是因為梁朝偉要到五月底才能來台宣傳,為了打鐵趁熱,唱片公司還出了「代打」這一招,請來台灣電視圈的新紮小生謝祖武上電視節目代唱代為打歌,可見缺了主角,宣傳活動有多寸步難行。

梁朝偉很忙,這不用說也知道,但1993年出《一天一點愛戀》時他也很忙,所以不順遂的主要原因應該還是溝通和檔期沒有配合好的問題,而無論梁朝偉本身或後來簽下他的金點唱片,相信都記取了這次的經驗,到了1993年推出《一天一點愛戀》時,梁朝偉全力配合在台宣傳,果然唱出成績,甚至還以國語歌曲成功反攻香港樂壇。



╳╳╳

梁朝偉〈我心中有愛〉@《我心中有愛》
曲、詞:小蟲 編曲:李正帆


(▲ 梁朝偉上《連環泡》的打歌活動,1989年6月2日播出。)


《我心中有愛》出過黑膠和卡帶,CD我從未見過,不確定是否有出,這裡的音頻是黑膠唱片轉製的。

梁朝偉不算會唱歌,但音色還不錯,他的低音比高音好聽,好像這首〈我心中有愛〉高音部分就頗有拉牛上樹感。梁朝偉的歌唱事業比起電影的成就相形失色,不過就一位跨行歌手來說,他多年來無論作品素質或進步幅度都是有的,沒有失了巨星身份。


梁朝偉〈You Are My Everything〉@《我心中有愛》
原曲:Santa Esmeralda〈You're my Everything



不得不說,翻唱英語歌這種事,放在這張碟裡,真的很像湊數用的。


吳岱融〈戀的予感〉@《我心中有愛》
曲:Koji Tamaki、Yusue Inovi 詞:娃娃
原曲:安全地帯〈恋の予感〉



吳岱融的三首歌中,小蟲寫的沒他份,倒是碟中少有的日語歌翻唱任務交給了他,〈戀的予感〉這麼不順的歌名,原來是直接copy自原曲〈恋の予感〉的,這首歌香港很多人翻唱過,唱的已經不如人,製作也看不出心意,比較什麼的總是很殘忍的。

翻唱一號:陳百強〈冷風中〉
翻唱二號:鍾鎮濤〈迷離地帶〉
翻唱三號:黎明〈一夜傾情〉衛蘭〈一夜傾情〉

吳岱融後來也曾無聲無息的出過一張個人國語專輯《緣迴》,剛開Blog時寫過...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電影] Eason影展之九:幽靈人間



年份:2001年
監製:鍾再思、莊澄、蘇志鴻、許鞍華、鄺文偉
導演:許鞍華
編劇:鄺文偉
演員:陳奕迅、舒淇、李燦森(李璨琛)、黃霑、惠英紅、黃秋生、劉永…


之前趁著年假前後,我終於把Eason去年主演的三部電影:《全球熱戀》、《隱婚男女》和《東成西就2011》拿出來看,毫無意外看得頗辛苦,其中有一部看不到半小時就難受到要關掉,甚至劣評不少的《東成西就2011》已經是對我而言最好下嚥的一部了。其實Eason拍過不少素質不高的電影,我也曾連看好幾部,卻沒有比連吞這幾部片還讓我難受過,我想,讓我坐立難安的主要原因,是來自這幾部電影的中國路線。

我認為自2004年的《愛。作戰》和2005年的《神經俠侶》,到2007年的《野。良犬》和《每當變幻時》等,這段時間是Eason目前為止電影方面的黃金時代,有趣的是,這些作品大多屬於較小品的格局,沒有多少票房或獎座,但有不少「遺珠」或「走漏眼佳作」的呼聲。而它們雖然屬不同類型的電影,但清一色是富有香港道地色彩的作品,而Eason的角色也全都是港味十足的平實人物,這似乎是Eason讓我最受落的戲路,也是這個Blog當初開啟「Eason影展」系列的主要原因。

《愛。作戰》之前,我最喜歡的Eason電影作品,則以《江湖告急》居首,其次是《幽靈人間》,然而我喜歡這兩部電影的主因都不是Eason,前者他只是沒有特別起眼的配角,後者雖為男主角,但角色比較弱,大部分戲份屬於穿針引線的被動立場。



《幽靈人間》是許鞍華在1999年《千言萬語》這部得獎無數但票房慘澹的大作後,和寰亞電影合作的商業片,最有名的事蹟當然是地鐵廣告的風波,《幽靈人間》海報的主要構圖,是數名演員面無表情的坐在地鐵車廂中,其中包括穿小鳳仙裝,塗個一臉白的谷祖琳,這張海報送到香港地鐵公司申請刊登廣告,地鐵禁了,但這張海報在其他地方曝光,議論紛紛,而因為拍攝期間曾申請在地鐵站內拍了三個鐘頭戲,因海報事件,地鐵公司要求檢閱拍好的片段,檢閱後認為這些片段會影響地鐵的形象,甚至讓人不敢搭地鐵,於是要求重拍和保留追究權利,重拍固然不可能,打官司弄得沒完沒了更不明智,最後許鞍華只能妥協刪剪了約兩分鐘在地鐵上的戲份。

台灣這邊,這張海報則獲准在捷運上刊登,也獲得不少討論的聲浪,可說是一次成功的宣傳策略。

雖然這張海報嚇到不少人,但《幽靈人間》肯定不是純粹炮製驚嚇橋段的恐怖片,這點相信對許鞍華的作風有些許瞭解的話,就不至於有這樣的預期,雖然除此之外,《幽靈人間》也未必沒有其他缺點,不過大半都是要看從什麼樣的角度來看。

實不相瞞,我當年首次看《幽靈人間》是在電影院裡,看完之後頗有一頭霧水之感(對不起,我是笨蛋),不是不好看,是覺得有些東西一時無法整合,但看第二次之後就沒有問題了,也就是說整部電影若是先「破梗」了再看,就能串起前因後果的。

關於《幽靈人間》的敘事手法,會讓人聯想到許鞍華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瘋劫》(1979年),《瘋劫》的英文片名是《The Secret》,《幽靈人間》則是《Visible Secret》,結構上,兩者都是以主角追尋真相的過程為主軸,《瘋劫》以多視角、打亂時序、非直線的敘事方式,加上繁多的細分鏡頭和特寫,令劇情脈絡撲朔迷離,而《幽靈人間》同樣不將前因後果一目了然的呈現給觀眾,觀眾主要跟隨主角Peter(陳奕迅)的視角,和《瘋劫》的連正明(張艾嘉)的主動追查、抽絲剝繭不同,Peter一開始並無意追查什麼,直到身陷其中才慢慢變主動,但他的主動追查卻經常走不對路,甚至常是知道最少的人,同時導演以留白省略的手法,客觀視角中亦不提供全知觀點,例如某人被鬼上身的經過、或者陰陽眼的June(舒淇)何時看到什麼,都讓觀眾難以掌握事件真相全貌。




十幾年前,西環發生了一件電車斷頭事件,男子(黃秋生)被電車碾斷頭後爬起來走開,圍觀者驚嚇的一哄而散,只有撿東西的小女孩和遺下的頭顱對望著...




時空一轉,開始進入以Peter為主要視角的世界,Peter初遇June,發生一夜情,次日June不知所蹤,Peter家裡被塗滿紅油漆,他有老人痴呆的父親盧杰(黃霑)聲稱被鬼搞。



Peter在醫院再遇June,知她是護士,但她神色匆匆,離開醫院的Peter搭乘地鐵時,看見對面坐著穿小鳳仙裝的女子,心裡毛毛的。







Peter在工作的髮型屋剪傷小胖子的頭,被炒魷魚,朋友Simon(李燦森)拉著他到長洲散心,再遇到June,數名男女聯誼大談離島鬼話,說起一名女子為情自殺的故事。夜裡,幽怨女聲唱著「懷念著你」,同行的肥妹行徑怪異,June說肥妹被自殺的女鬼上身,要Peter扮演女鬼男友安撫之,回程中,June對Peter說:她有陰陽眼。





Peter和June再約會,June換上素雅裝扮,要Peter叫自己「小琴」,兩人迅速發展戀情。此際,盧杰以詭異的姿態在醫院過世,看護聲稱盧杰臨終前與June即小琴一語不發的對望了十分鐘。







雖然Peter和小琴戀情持續增溫,但小琴的飄忽讓Peter有些疑惑。Peter和小琴約會時,見到之前和她一起玩的屋邨小孩松仔在哭泣,松仔說其母有異狀,Peter和小琴前往拜訪,目睹松母(惠英紅)被女鬼上身,後來更出現一男鬼爭奪松母的軀殼,大叫把頭還給我,男鬼對Peter特別有敵意,不斷攻擊他。





兩鬼僵持後松母昏迷,不了了之,二人下樓後,發現松仔已墜樓而死,當時哭泣的松仔已是鬼魂,Peter認為看得見鬼魂的小琴有事相瞞,出口質問,但小琴只哭著說不知。





Peter半夜跟蹤小琴,見她在荒郊野外和一送葬的道士相聚,接著Peter被毆和警告不要多管閒事。Peter昏迷,醒來時已回到西環,身處道路中間的分隔島,恍惚間,Peter看見中學時自己和父親在同一地點的影像...




隔天,Peter去找哥哥(黎耀祥),原本因父親之事不愉快的兩人言歸於好,閒話時,其兄偶然提起Peter前晚醒來的地點,當年曾發生有人被電車撞,連頭都扯掉的事件。Peter翻查當年的新聞,赫然在報紙上看見案發現場有一小女孩,手臂上的胎記和小琴一模一樣。




Peter往日同事Carman(李蘢怡)為他介紹新工作,Peter和Carman練習剪髮時,小琴緊張兮兮的來到Peter家,說她見到屋邨的鬼已來到Peter附近,Peter有危險,Peter一頭霧水而將小琴趕走。Peter睡醒時,見到滿身紅油漆的自己和小琴,屋內再度被塗滿紅漆,小琴否認是自己所為,Peter不信,直言不想再見到小琴。






Peter找Simon商量,地鐵中又碰到穿小鳳仙裝女子,心情惡劣的Peter發飆吼女子別裝神弄鬼,女子無辜的說自己在排戲而已。Peter借住Simon父母的空屋,半夜醒來連Simon家都滿是紅油漆,Simon更墜樓受傷,一問之下發現,將Simon丟下樓的竟是Peter本人,因Simon回家時看見Peter正在塗紅油漆...




Peter知道自己錯怪小琴,前往補救,在小琴住處天台找到恢復濃粧的小琴,問她與盧杰對望和小時候出現在斷頭現場的原因,小琴說只是覺得盧杰眼熟,而小時候的事都已失憶。小琴帶Peter拜訪當年為她驅邪的「高人」(劉永),但高人直言不諱自己是個因應市場需求的神棍,此時小琴看見「那個東西」了...


(▲ 請注意圈起的電影看板正在上映什麼片XD)



無頭鬼出現,衝著Peter來要他活不過今晚,千鈞一髮之際,小琴想起當年真相,原來無頭鬼一直以為是當時在場的盧杰推自己去撞電車,但實情是盧杰被其他人推擠而碰撞到他的,得知搞錯的無頭鬼終於化解怨念離去。





Peter和小琴去祭拜盧杰,Peter提起送小琴戒指及與小琴放風箏等兩人相處之事,小琴卻一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的模樣,兩人在墓園巧遇松母,原來松母是來祭拜女兒,她播著女兒生前最愛的歌〈懷念著你〉,Peter往墓碑一看,她的女兒名叫王小琴...

...

這樣寫劇情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得下去,其實要瞭解劇情脈絡,知道誰何時被哪個鬼上身就差不多了:

Peter:遇到June後開始被無頭鬼纏,但不自知,從片初到片尾至少被上身四次。無頭鬼生前為「收數佬」,以為盧杰害死自己,上身後像討債般塗紅漆恐嚇人,直到最後一次上Peter身時,知道自己搞錯死因而離去。

肥妹:在長洲時被小琴上身而自殘,因Peter的安撫而化解。

June:從長洲回來後被小琴上身,小琴藉June的軀殼和Peter相戀並試圖保護他,分辨方式為小琴上身時是淡粧,June本人是濃粧,長洲回來後大部分時間出現的June,都是被小琴上身狀態,只有在茶樓和與「高人」在荒野夜會時是June。後來因Peter誤會她是塗紅漆者,說不想再見到她而黯然離去,之後出現的都是June本人,直到結尾在墓地真相大白時,小琴才似乎又出現(最後一幕)。

松母:小琴和松仔的母親(所以小琴上了June身後經常找松仔玩,因為他們是姊弟),被曾八卦過的隔壁二奶鬼魂上身作祟,松仔死後欲救媽媽向Peter求助,而發生兩鬼爭軀殼之事。

June:片尾被無頭鬼追逐時短暫上身,將Peter推到馬路中間後,無頭鬼被Peter嗆別搞她有種來搞我,而離開June又上了Peter身。

╳╳╳



▲ 亂入:改善親子關係的最佳禮品~三角巧克力。

回題先,除了許鞍華,《幽靈人間》還有一位主創者可以留意,就是編劇鄺文偉,我所耳聞有關《幽靈人間》的負面評價,不少是認為電影結構鬆散、場景跳躍、劇本漏洞多諸如此類,鄺文偉在《幽靈人間》之前,是九十年代香港低成本鬼片中很有特色的一系列「日期鬼片」主創之一,而這些「日期鬼片」也常有如斯情況,鄺文偉說自己沒有受過電影專業訓練,電影語言結構比較弱,作品充斥離奇怪章但較沒系統,雖說結構鬆散,卻也因此讓人有出人意表而「猜不到你」的興味,可說是一體兩面的優缺點。

順帶一提,片初一段黃秋生斷頭後還走了好一段路才死,是鄺文偉從其母那聽來的「都市傳說」,說是香港開埠後真有其事,當然這是我無法證實的,而片中不少關於親情的橋段,也是鄺文偉的親身體驗。

《幽靈人間》和「日期鬼片」也有一些類似之處,結構上最明顯的是事件轉換的突然,劇情上最明顯的是鬼魂留在世上的執念,還有一點更加顯而易見,就是一把清冷幽怨的女聲所唱的歌曲:

谷祖琳〈懷念著你〉@《幽靈人間》
曲:許冠傑 詞:黃霑



許冠英〈懷念著你〉@《許冠英》(1977年)
曲:許冠傑 詞:黃霑



片中代表「小琴」的歌曲,是谷祖琳翻唱的老歌〈懷念著你〉,至於原唱,就是我們所喜歡和懷念的阿英。

╳╳╳



▲ 《幽靈人間》的西環和長洲,分別是許鞍華最初兩部電影《瘋劫》和《撞到正》的主場景。

作為許鞍華事隔超過廿年再度拍攝的靈異題材電影,《幽靈人間》當然有與過去呼應之處,也有一些對類型片的反思和新視野。

許鞍華在電視時期拍的《CID之殺女案》(1976年),加上最初兩部電影《瘋劫》和《撞到正》,有人將之合稱「冤魂三部曲」,其中只有《撞到正》是鬼片,另外兩者都屬「疑神疑鬼」的兇殺奇案片。《CID之殺女案》我沒看過,能連結的只有主角黃霑也在《幽靈人間》演出,《CID之殺女案》中他是殺女兒的父親,《幽靈人間》中則是慈父,但兩者似乎都飽受精神折磨,只是是巧合或刻意,沒看過《CID之殺女案》就無從判斷了。



▲ 上圖為《撞到正》裡的小鳳仙裝女鬼,和下圖《幽靈人間》的谷祖琳。

除了結構和敘事手法聯想到《瘋劫》,《幽靈人間》的鬼上身和陰陽眼兩大搞鬼要素,都承接自《撞到正》,甚至和《撞到正》一樣具有喜劇元素,不同的是《撞到正》是擺明拍鬼喜劇,《幽靈人間》的喜劇感則來自一些正經場面的反差。

許鞍華謂拍鬼片是有一些感覺想要表達,類似對現實的困惑:「思想、命運或誰對誰錯,我開始失去準繩」,《幽靈人間》中不斷對「眼前所見的」和一些好像理所當然的事加以質疑,就像Peter對小鳳仙裝女子的狐疑,對照他對小琴上身的June卻能坦然相處,但其實他眼中像鬼的原來是人,像人的原來是鬼。又如June的一分為二,人的陰陽眼和真鬼眼的界線因此模糊,又如劉永的神棍或黃秋生因弄錯產生的偏執,在在表現出對「眼前表面的真相」的不信任,也是對傳統鬼神觀念(甚至包括自己過去作品中所出現過的)的一種反思和解嘲。